包装工艺作为包装设计的加分项,一直以来都是包装设计师应用的重点,包装工艺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增大包装设计的美感,更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关注与销售转化。

小象案例丨稻香村(DXC)稻香·臻礼中秋礼盒
烫金作为包装设计中常用的工艺之一,一直是设计师在包装工艺设计时的优等选项。但是在真正落地的过程中又经常会因为设计文件处理不当、工艺选择不准确导致设计效果无法完美呈现。
关于烫金工艺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又有哪些烫金工艺的细分种类呢?
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如何与设计进行匹配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烫金工艺的干货知识,从设计到应用,为大家解答烫金工艺的设计师需知,感受工艺为包装设计带来的加分体验。
烫金是唯一一种能够在纸张、塑料、纸板和其他的印刷表面上产生光亮的、不会变色的金属效果的印刷技术。
设计师在进行图形设计时,需要确保设计能够成功地用于烫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您的设计在烫印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字体和线条粗细
确保图形中的文字至少为7磅,线条至少为1.5磅,以保证烫印过程中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避免细小线条
烫印过程中,过于细小的线条可能会变得模糊或无法识别,线条宽度应在0.3mm以上,出现有镂空图案时,镂空处大小控制在4.0mm以上。
创造特殊效果
如果您希望创造斑驳的艺术效果,可以尝试使用由点、线组成的图形或者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设计元素。
图形尺寸
在准备烫金版电子文件时,建议图形略大于实际需要的尺寸,以确保烫印后的效果符合预期。
不接受减网和渐变效果
烫金版文件制作不接受减网或渐变效果,因为这些效果在烫印过程中难以精确复制。
烫金位置
烫金位置可以设计至纸张边缘,但这种情况下,烫印后可能需要裁切修边以确保边缘的整洁和完美。
色彩选择
烫印通常使用金色或银色,但也可以有其他颜色选择。确保色彩选择与烫印工艺相匹配。
烫印工艺分类&应用示例
热烫
热烫是国内普遍使用的烫印技术,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价格适中,可结合击凹击凸技术进行立体烫印呈现浮雕效果,是国内设计应用最常见的烫印工艺。
冷烫
小象案例丨朕的心意锦花韶月中秋礼盒
冷烫(丝印冷烫)是指利用 UV 胶黏剂将烫印箔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方法。先在承印物表面涂胶,再覆盖专用冷烫膜并迅速脱离底膜,整个冷烫过程就完成了。冷烫的触感是平滑的,不像热烫有明显的凹凸手感。
平烫
直接将图文内容进行烫印,四周留白,以突出烫金主体为目的。这是最常用的烫印方式,既突出了烫印元素的金属质感,同时相比反烫和多重烫等形式又能减少工艺制作的难度。
反烫
与平烫制作法相反,主体部分留白,而在背景部分烫金。烫印面积大小根据画面设计需要而定,如果金箔面积较大时,需要考虑其附着性能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篆铭烫
根据画面需要,把烫金与印刷部分巧妙结合先印刷再烫金。工艺制作过程中对套准较高需要对位准确才能得到完美效果。
折光烫
烫金版制作时,主要图像与背景图形以不同粗细或走向线条作为区隔,形成折光效果,强调图形线条艺术感,通常采用激光雕刻版。
多重烫
在同一个图形区域重复烫金两次以上,需要经过多次工艺加工,同时还必须注意两种金箔是否兼容,以防止出现附着不牢现象。
立体烫
与烫金凸相同的做法,但立体烫金更注重烫金质感而非击凸效果,通常使用浮雕烫金版,凸起高度需要在金箔表面张力所能承受范围。
包装工艺在包装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产品的保护和运输,还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购买决策。掌握包装设计的工艺决策与必备知识是每一位优秀的包装设计师的必备技能。想更详细地学习包装工艺设计知识吗?想实地动手体验包装生产的关键环节吗?快来报名
小象智合AI包装设计菁英实训营不仅能有超落地的
包装实践课程更有AI技术应用专家带你一起
玩转AI还有设计大咖带你重新思考设计探索AI时代的
设计思维与创造力9月21日-25日福建·泉州我们不见不散!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课程




大家智合成立于2015年,旗下品牌“小象智合”是一家从设计到生产的一站式包装智能服务平台,拥有覆盖全国的、敏捷柔性的“超级云工厂”生产供应链体系及自主研发的生成式智能包装设计系统ELEAI,为品牌提供包装创新设计、包装工程开发、品牌一致性管理、包装印刷生产、包装可持续方案、包装智能定制系统六大服务。目前,大家智合已累计服务国内外品牌客户1200+。
从设计到生产的一站式包装创新服务平台
包装业务
13811727302

@小象智合
交流合作
18410712692
@小象智合
-重新定义包装价值-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文字即可跳转阅读):
小象出品丨端午礼盒采购季,看这些就够了
喜报丨小象智合创始人&CEO陈彦荣获《中国企业家》杂志社2024年度影响力商业木兰“新秀木兰”
一张纸做成包装盒丨用更少的设计,做更环保的包装
走进榫卯丨“中国魔法”+包装带来的全新消费体验
六大变化丨茶叶包装要求有新规,限制过度包装国标2号修改单来了
“碳”索者工作坊|包装可持续 勿以善小而不为